小龙湫位于温州雁荡山,又名小瀑布,是一条隐于深谷中的飞瀑,位于雁荡山灵岩景区灵岩寺右侧后面的隐龙嶂底,是灵岩的主要观景之一。我们是第二天下午来这里游览的第三个景区。
小龙湫灵岩景区:灵岩形似一架长宽几百丈的大屏风,所以又称屏霞障。岩下有灵岩寺,寺前有两座山峰对峙,一名天柱,一名展旗。灵岩寺左侧,大小展峰之间,有一个天窗洞,洞顶有天光射入,因洞形下大上小,从上面投下石块,会听到像在瓮中发出的回响。灵岩寺后有龙鼻洞、小龙湫瀑布。
小蜻蜓
徐霞客雕刻像
放大一些,精气神都不错。
莫言的题诗,总觉得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。
高耸入云的一支擎天大柱,是小龙湫景区高空表演的起点,唐伯虎侍女图像在半空中间,栩栩如生。
这三个地方都要去看看。
山岩上几个天像时隐时现,不难看出。
在独柱山头,好像也有人影在捺动。
灵岩景区灵岩寺,寺庙门前有一片广场,我们就在这里等候高空表演。
离开表演还有半个小时时间,我们继续向上爬。沿路的石刻也来不及仔细看。
幸好景区管理也不错,石刻都描了红漆,不然很难辨别清楚。
在山头一侧,正在建设升降电梯,目前暂时不对外开放。来来往往的挂览车,也没有运行。如果建设完成,从山下乘电梯直接到山顶,那又是一番美妙的风景。
眼前就是小龙湫,与大龙湫相比,虽然没有大龙湫的宏伟,壮观,包罗万象。但是我觉得,小龙湫的景色更加妩媚,更加细腻,更加精致。
相比大龙湫的壮丽,这里的特点则是瑰丽秀美。它是灵岩的主要观景之一,岩腹有如珊瑚、玛瑙颜色。瀑飞崖上,触石腾空如雾团结旋;而流转飞洒,水珠溅人。瀑水搏潭,因光作色,形态万千。无怪前人有“我来看不足,长啸独凭栏”的赞叹
我用了最小光圈 F 22 ,在光圈优先的模式下,拍下了这个比较柔软的瀑布飞溅,
放大一些,基本看不到飞溅的水珠。好像是那瀑布的飞流直下的彭拜气势,一泻千里的罗莽野性,已经被谁制止了,驯服了,变得温暖了,和顺了·······。
人们纷纷在这里留影。
在面对小龙湫瀑布的右手,与小龙湫瀑布的出口处相邻,有一条透明玻璃的悬空栈道,可能今后建设完成后,直接电梯到达最高源头,能够看到高处的景色。
游客在这里等候高空表演。
开始了,首先是表演悬岩上高空采药材。表演者爬几百米的山顶,用绳索一头固定在山头,一头固定住身体,慢慢滑下。
表演者技术熟练,只有几分钟就在半山腰荡秋千那样,从这里蹦到那里,寻找采摘有用的药材。我们看得目瞪口呆。
以灵峰飞度的表演吸引游客。展旗峰和天柱峰之间飞跃一条钢丝。表演时,先是一名表演者身着红衣沿天柱峰牵绳而下表演山民采药,如灵猴飞跃,忽急忽缓,在崖壁上弹跃,快到底时,倾泻而下,安全着陆。
放大一些看,人已经完全悬空,荡秋千时候身体晃动幅度很大,怎样找到落脚点,而不至于身体其他部位撞在石头上。
图片是看,这个时候是在黑色岩石中间。
一会儿就荡到黑色岩石与淡色岩石交接地方。
试一试,可能还是够不着要采的东西,只能回过头在荡一次。
终于采到了···· 。
身旁边来了一只小虫,我们家乡江阴土名叫:洋竿竿,不知道学名叫什么。一般躲在杨树树杆上的,不知道怎么来到这里。
悬岩采药材刚刚结束,高空走钢丝开始了,两座山头,相隔几百米,高300多米,我们在地面上向上看,只能看到一个小点,一边向对面山头移动,一边做着翻滚动作。
天女散花,空中飘飘荡荡,看不清散的是什么东西。
展旗峰上的人,随着两峰之间落差,俯在钢丝上,顺势而下,滑到中央开始钢丝表演,腾挪反转,信马由缰。
还在做着翻滚动作。
终于接近终点了。
导游领我们爬上龙鼻洞。
从龙鼻洞内看洞外风景。
导游介绍像这样的园球石,在别的山上很难看到。这个也是这里特有的自然景观。
这里的石刻保存完好!
听老人家讲故事,解放前,这里地势险要,上山一条路非常狭窄,往往易守难攻,所以这里经常是土匪窝,
这里的墙壁是雕刻了许多知名文人雅士的诗篇手迹。
这些石碑雕刻,保存得相当不错,都是历史的记录。
由于我们拍照耽搁,走在了我们团队的最后,从龙鼻洞出来,已经看不到我们团队的人影,下面三条路,一是下山,二是去莲花洞,三是去天聪洞。我们试图与导游联系,没有成功,这里游客已经不多,等候一会,问了一下其他游客,下一步应该怎么样走,也没有明确回复。我们就自作主张,往天聪洞去。
老婆在前面开路。
只看到有三个人在这里。
老婆一直走在前面,还不时回头招呼我。我感觉受伤的脚有一些疼痛,而且越来越严重,但还是硬着头皮向上爬。
终于爬到洞尽头,里面什么也没有,只看到混杂的墙壁,和漆黑的无底洞,有一排齐胸高的铁珊栏住了去路,铁珊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像耳窝那样的洞,只感觉有一股冷风从洞底一陈陈冒上来,从整个洞的形状看,他的确像一只耳朵,怪不得称呼天聪洞,据说曾经有谁在这里读书作诗,灵感大发,遂心如意,思绪如涌。
洞中间的台阶,就是在石头上焯了个口,上下阶步高,又是狭窄,洞里滴水不断,非常潮湿,所以路面很滑,再加我已经气虚呼呼,还挂着个单反相机,照片拍出来都是迷迷糊糊的。老话说,上山容易下山难,老婆这时候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双手抓好铁扶栏杆一步一步向下捺。
时间已经差不多了,我们赶紧往回走,这里来的人很少。
钟鼓齐鸣,这是景区大门口,导游已经在这里等我们了,幸好我们还不是最后出来的。
这是景区停车场。我们终于结束了雁荡山景点之旅。